【题解】
这个传闻在王渔洋的《池北偶谈·谈异五》中也有记载:“福建总兵官杨富,有嬖童,生二子,杨子之,名曰天舍、地舍,魏惟度宪亲见之。杨历官江西提督。”姓名稍有出入。为了证明男生子确有其事,王渔洋采取了人证叙述,说“魏惟度宪亲见之”,而蒲松龄则靠细节的逼真,叙述说“起视胁下,剖痕俨然”。
福建总兵杨辅[1],有娈童[2],腹震动。十月既满,梦神人剖其两胁去之[3]。及醒,两男夹左右啼。起视胁下,剖痕俨然。儿名之天舍、地舍云。
【注释】
[1]福建总兵:福建省的总兵官。总兵,明代为无品级之武官官名,编制、位阶皆无一定,通常为公侯或地方都督兼任。清代则为绿营兵高级武官,又称“总镇”,官阶正二品,受提督节制,掌理本镇军务,其所辖营兵称镇标。杨辅:据王渔洋《池北偶谈》为杨富,曾“历官江西提督”。
[2]娈(luán)童:旧时称被猥亵的美少年,也作男妓解。娈,美好的样子。
[3]胁:从腋下到肋骨尽处的部分。
【译文】
福建总兵杨辅,有个供他淫乐的男孩,忽然觉得腹内震动。满十个月,梦见神人在他的两边肋下开了两个口子就走了。醒来以后,有两个男孩在他的左右啼哭。起身看看肋下,剖开的痕迹很清楚。给两个孩子取名叫天舍、地舍。
异史氏曰:按此吴藩未叛前事也[4]。吴既叛,闽抚蔡公疑杨欲图之[5],而恐其为乱,以他故召之。杨妻夙智勇,疑之,沮杨行[6],杨不听。妻涕而送之。归则传齐诸将,披坚执锐[7],以待消息。少间,闻夫被诛,遂反攻蔡,蔡仓皇不知所为。幸标卒固守[8],不克乃去。去既远,蔡始戎装突出,率众大噪。人传为笑焉。后数年,盗乃就抚[9]。未几,蔡暴亡。临卒,见杨操兵入,左右亦皆见之。呜呼!其鬼虽雄,而头不可复续矣!生子之妖,其兆于此耶?
【注释】
[4]吴藩:吴三桂,字长伯,高邮(今属江苏)人。明末任辽东总兵,因仇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义军,引清兵入关,受封为平西王,守云南。康熙十二年(1673)朝议撤藩,吴三桂遂举兵叛乱,自称周王。康熙十七年(1678)在衡州(今湖南衡阳)称帝,不久病死。
[5]闽抚:福建巡抚。
[6]沮:阻止。
[7]披坚执锐:全副武装,准备战斗。坚,盔甲,防御性装备。锐,进攻性武器。《战国策·楚策》:“吾被坚执锐,赴强敌而死。”
[8]标卒:手下军士。清军制,总督、巡抚等统领的绿营兵,称标。一标三营。巡抚统属的称抚标。此指抚标士卒。
[9]就抚:接受招抚,即归降。
【译文】
异史氏说:这是吴三桂未叛乱之前的事。吴三桂叛乱之后,福建巡抚蔡公怀疑杨辅要加害自己,怕他作乱,以别的理由召见他。杨辅的妻子向来智勇双全,怀疑蔡公别有用心,不让杨辅前去,杨辅不听。妻子哭着送他去了。妻子回家以后,就把全体将领召集起来,披甲执戈,等待杨辅的消息。没多久,听到丈夫被杀,于是起兵攻打蔡公,蔡公仓皇之间不知所措。幸而手下士兵固守,杨妻攻城不克撤走了。杨妻撤走很远了,蔡公才穿上战袍从城中出来,率领士兵鼓噪呐喊。此事被人传为笑谈。过了好几年,反叛的士兵被招安。不久,蔡公暴死。临死前,看见杨辅带着兵器进来,他身边的人也看见了。唉!杨辅的鬼魂虽然雄强,但他的脑袋再也接不上了!生儿子这样的怪事,也许就是他遇害的先兆吧?